冯珊珊父亲谈球员培养 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
美望体育讯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2014年高尔夫国际论坛-青少年球员培养论坛昨日在深圳落幕, 广州市体育竞技中心的主任,也是广州高尔夫球协会的秘书长,中国LPGA球员冯珊珊的父亲冯雄做了“依托社会资源,扎实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主题演讲。以下是实录:
主持人:今天下午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冯雄先生,我想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冯雄先生是广州市体育竞技中心的主任,也是广州高尔夫球协会的秘书长,是大家都熟知的中国LPGA球员冯珊珊的父亲,在广州高尔夫球协会工作期间,冯雄先生在组建广州市青年高尔夫球队,培养广州青年高尔夫球员,发展广东高尔夫球运动等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广州高协自1997年组建青年高尔夫球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培养出像冯珊珊、关天朗等一批优秀的球员,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冯雄先生,他为我们演讲的主题是“依托社会资源,扎实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冯雄先生给我们做报告。
冯雄:尊敬的陈朝行总经理,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青少年球员培养的国际论坛的现场,首先我想感谢主办单位朝向集团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上午也听两了位嘉宾的演讲,应该说对我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启发很大。广州虽然也做青少年培训的工作,也做了一些年份,但是基础还很薄弱,还有很多差距,我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是把广州培养青少年的一些情况向大家进行一个通报,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依托社会资源,扎实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广州市高尔夫球协会成立于1997年12月,到今年就满17年了,广州市高协是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是接受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的业务指导的一个法人社团,广州高协从成立那天起,我们就致力于推动广州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我们把青少年的培训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经过15年的努力,应该说广州高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选手和众多的高水平后备人才,也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目前广州青少年培训这个品牌已经成为我们高协的两个主要品牌之一,另外一个品牌就是慈善品牌,当然这个我不多说。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青少年培训的一些工作情况,一个是基本情况,第二个是主要的做法,第三个是我们的体会,第四个是我个人对青少年培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从这四个方面回报。
首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广州的青少年培训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要说说这个历史背景,广州高协1997年12月份才成立,1998年我们就受市体育局的委托,组织广州队参加当年在中山举行的广东省运动会高尔夫球的比赛。当时因为协会刚成立,我们也还没做培训工作,我们只能够从当时在广州市的球会培养的青少年里面挑选一些队员,代表广州去参赛。当时这些队员主要是来自两家高尔夫球会。参加这个省运会的结果,肯定成绩不会优异到哪里去,因为是临时组队。那届省运会上,我们的青少年队员最好的个人成绩只是第八名,团体方面,一共男女才4个队,我们排到老三。我记得那年陈总的儿子也参加了省运会,我记得他拿到的是亚军。当时广州的高尔夫的水平确实是比较低的,这也和广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一个中心城市的地位肯定是不相称的。参加完省运会回来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我们觉得既然协会成立了,协会就有这个责任要做青少年的培训的工作。所以从1999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去做青少年培训这一块的工作,目前就是希望在2002年的省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当时组队的背景。
15年来,我们统计过,在广州青少年队训练半年以上的队员,一共有151人,其中目前仍在队里面训练的有75人,离队的有76人,今天我看到有一个我们的队员在这里面,离队的队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父母带着孩子到国外的专门的高尔夫学院训练,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毕业了,或者是其它的原因离开了青少年队。我们到国外训练的队员,通过高尔夫特长,在读国外大学的有10个人,还有好多是即将读大学。离队的76个人中,我们已经培养了9名职业选手,2男7女,这是我们这个队伍的基本情况。目前在队训练的这些队员,年龄大概是8岁到16岁这个区间为主。
另外介绍一下我们的训练,广州青少年的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它跟三集中的体校不一样,我们的队员都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所以他们的训练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我们高协对这些参加训练的队员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来参加这个队伍,你必须要保证每周有5次以上的训练时间,5次是最低要求。高协的这些青少年队员,他们训练的场地都是由广州地区的同业提供的,目前支持我们开展青少年训练的球场主要是南沙高尔夫球会,今天他们的林总也来了。另外还有8家练习场。我们的队员平常课后就近安排到各练习场训练。周末的时候,包括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会组织队员到林总的南沙高尔夫球会训练。这些全都是免费的,包括练习场,包括到南沙训练,全部是免费,除非是在南沙训练的时候需要球童,这个费用要自己出,其它的都是免费的。这是训练的基本情况。
教练的情况。在2009年之前,我们基本上都是请各练习场的教练做兼职的指导,2009年到2012年,我们聘请了原来带国家女队的主教练担任了几年主教练,担任我们青少年队的总教练,她2012年以后也没再续约了。教练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我们为什么不能长期聘请一位教练呢?主要是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我们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众口难调。所以我们的教练现在也没有继续聘请了。
广州青少年队成立15年来,我们的主要成绩,我在这里向各位汇报一下,在我们培养出来的队员里面,有3人17次获得各类职业比赛的冠军,其中冯珊珊在LPGA获得了4站比赛得冠军,其中大满贯一站,在日巡赛ZPGA获得了5个冠军,女子欧巡赛获得了2站冠军。林希妤和黎佳韵也获得了几站的冠军。在业余比赛里面,我们有9名队员30次获得全国比赛的冠军,有26人81次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比赛的冠军。广州培养的队员有4个人代表国家参加了亚运会,最好的成绩就是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黎佳韵和林希妤获得了银牌。另外关天朗获得了美国名人赛的参赛邀请,这是我们的一些成绩。
第二,我们的一些主要的做法。包含有4个方面,第一个,我们协会认真把住选材、试训和注册的关口。这个选材很重要,搞体育的都知道,这个苗子能不能成功,首先看是不是这个材料,他不是这个材料,你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他也未必能成功,所以选材这一关是我们首先要把住的关口。广州高协成立的时候曾经走过一定的弯路,当时我们想通过速成的办法去培养这些队员,所以当时我们就利用了体育系统的资源,到那些区体校、篮球的二线队伍里面挑选了一批队员,另外在棒球队里面又挑选了一批,集中将近20个队员来集训。但是这批队员很可惜,基本上都没有成才。原因一个是这些队员原来已经练了棒球、篮球很长一段时间了,你让他改练高尔夫球,是完全不同的项目,有些比较难接受。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去了,不再练了。另外有一些是家庭条比较差,像我们从增城体校二线队挑的一些学员,他的家庭条件很差,连小费都费不起,所以这些队员最后也流失了。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对高尔夫完全没有认识。我们那时候刚组队,我们也定期组织青少年的比赛,有一次一个队员比赛完以后,他打了90多杆,回去跟老爸报告,老爸,今天我比赛打了90多杆,排在第几。过了一段时间又搞了一次比赛,他打了80多杆,回去给他爸汇报,他说今天打了80多杆,他老爸说,你怎么退步了?父母完全不懂,他也不去参与,也不了解这些项目,所以这对孩子的支持力度不够。第一批的孩子,我们想通过速成来培养,结果一点都不成功。
到后来我们采取什么模式呢?我们主要采取推荐式。那些父母打球,还把孩子带动起来打球,打到一定阶段,他就推荐给高协。我觉得这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入队,要经过三个关口,要面试,你来可以,我先跟家长、跟孩子沟通,我先搞清楚你把他送来的目的是什么,有很多人告诉我说,我是希望孩子来这里培养个特长,有些说,我将来希望他打职业,也有些说,我来就是让他玩的,你帮我看着他吧。什么形式都有,我们先了解家长的想法是什么,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也要测试一下孩子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简单的一些测试,这是看家庭和孩子,同时我们高协培训青少年的目的是希望培训青少年的人才,把这个目的告诉他,把这个要求告诉他,我每周要训练5次以上,你内不能达成我的要求?如果大家能达成共识,我们就进入第二阶段,试训。一般试训是三个月,家长带孩子到那个训练点训练,他每次训练给我们发个短信告知一下,我们有空也会了解一下,看他是否会按我们的要求去做。试训完了以后,我们要看这个孩子是否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如果愿意,我们要跟他签一份协议,这个协议双方签的,家长作为监护人也得签个名。这份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包括高协为他提供什么样的训练场地,提供什么经费帮助,这些都要在里面。孩子要知道,他在这里面训练,要遵守我们的规定,要自觉、认真地训练,包括我们输送给省里面,它也得接受,协议签完,我们就给他办手续。
第二个,我们要严格关系,加强队风的建设。在这一块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我们要加强和队员以及家长的联系、沟通。我们对这些新队员,每年会分上下半年两次,我们会分享这个青少年队取得的一些优异的成绩,把我们的榜样列出来让他们了解,另外也会提醒这些新队员和家长,他们在入队以后他要怎么练,他要练清楚的。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过来就是练技术子,实际上高尔夫球技术只是一个方面,除了练技术还要练体能,还要学习心理知识等等。但是很多家长不清楚。入队的时候,我们跟家长把这些问题讲清楚,告诉他们要怎么做。此外我们每个季度会有一次巡回赛,我们会利用这个巡回赛汇报孩子的表现情况,在各类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这个季度的巡回赛进行情况的通报。另外我们在每年的年底都会主办一场青少年巡回赛,这几年都在南沙球会举行。我们会总结一年的训练情况,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也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有互动交流,我记得互动交流我们第一次是让那些职业选手,包括冯珊珊、林希妤他们都回来了,跟家长面对面沟通,很多家长都希望了解这些职业选手,觉得他们参加职业巡回赛很神秘,我们通过交流,让这些家长提前知道巡回赛有很多东西是要学习,需要提升的,让他们心理事先有个基础。我们还邀请了在美国读大学的那些孩子回来,正好圣诞节期间,把他们在美国读大学的体会也跟这些家长、队员分享。今年我们准备请那些打得比较好的青少年选手,让他们跟那些暂时还没办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员、家长交流。通过多种渠道,我们协会保持了跟家长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家长和队员的诉求,保证了我们的训练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加强训练管理,我们广州高协给这些青少年队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这个平台是松散式的,像我们课后训练,我们是下午4点到晚上8点这段时间是我们规定的训练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是上午9点到中午1点,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在这个规定的时间里面训练。我没有强迫他们必须要练多长时间,但是我们说至少是5次,你来一个小时也行,两个小时也行,这一块的管理比较松散,我们怎么管理呢?一个是调阅这些队员在各个球场训练的考勤记录,同时我们也会派专职人员不定期到各个场地巡查,看看队员的出勤情况,另外也了解一下这个队员的训练表现、训练态度。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有违规的情况,我们会约请他们的家长,提出批评。如果反复批评还不改正,我们会请他们离队,这么多年有两名球员是被我们勒令退队的,这是在训练管理方面。三是外出参赛的时候,高协派专职人员带队,家长可以不跟着去,由我们的工作人员带队参加比赛,但是因为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把孩子安安全全地带回来交给家长,所以我们外出参赛的时候,我们最强调的就是安全问题,我们规定队员到了酒店不能私自离开,外出必须要请假,而且得有大人陪同,家长带他出去也要请假,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一方面。另外我们对组织纪律性这一块要求也很严,到了现场我们会把队员须知发给他们,告诉他们必须遵守大会的纪律,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不能做影响广州队形象的事,这是我们明确强调的,这几年我们的队员外出参赛还是能自觉维护广州队的形象,这方面做得还比较好。外出参赛期间,我们还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队员会议,一个是分析规则问题,包括球场的攻略,比较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技战术的素养,这是加强管理的三个方面。
第三,我们注重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广州青少年队的队员比较多,我们比赛的时候是鼓励他们要勇于竞争,所以我们在队内比赛的时候,11岁以上的队员,全部划分到一个年龄组,采取让替的方式进行比赛。比如说男子,11岁、12岁打白T,13、14岁打蓝T,15、16打金T。让不同年龄组的孩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我们感觉目前还是比较有效果的,而且我们鼓励成绩比较优异的队员跳组,以小打大,比如你是11、12岁的男孩子,你打得好的,可以申请打13、14组的,让他们增强竞争意识和不畏强手的意识。经过这么几年的培养,我们青少年队的队员一半以上都参加过业余比赛的磨炼,有很多队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包括最近两周我们有两个队员拿到冠军,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前两周的房山的冠军赛,一个15岁的孩子拿到了冠军。上周在一个业巡赛的总决赛上,我们一个14岁多的孩子获得了冠军。另外在队伍外出参赛的时候有名额限制的,或者是代表广州这个集体荣誉去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不采取指定制,我们采取选拔制,通过选拔,可以让这些选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这样也调动了大家的训练积极性,我们下个月将要组队去马来西亚参加一场国际青少年的比赛,我们这两天就会组织一场选拔赛,选拔这些队员参加。
第四,在经费的投入上,我们实行的是激励机制,协会基本上没有财政的拨款,他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社会,广州高协成立这么多年来,在青少年培训方面也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是用在了刀刃上。在我们刚开始成立这个队伍的时候,因为队员比较少,所以那个时候比赛也不多,一年就两三次,那时候参加比赛的费用全部是由高协承担,后来随着队员不断增多,大包大揽不行了,我们就采取选拔制,就是刚才说的,选拔出来的队员的费用,高协才去支付。到后来不但是队员多,比赛也越来越多,青少年比赛、业余比赛一年有二三十场,选拔这种模式都顶不住了,这个时候我们又调整,变成只有在比赛里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我才去支持你。比如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你能够拿到前三名,你的交通费我们全报,拿到冠军,你的住宿费、伙食费我们前报。业巡赛方面,如果男子在前15名之内,我们就报销交通费,女子前6才报销,因为女子的竞争没有他们大,所以我们的规定也比较灵活。 在2005年之后,高协常务理事会研究,对那些在年度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我们在年底的时候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们知道,协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些激励机制对调动他们的训练积极性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15年来,广州高协用在青少年培训方面的经费大概是400万左右,这可能对一个大企业,对一些身价比较丰厚的老板来说,对他们来说是小儿科,但是对一个社团,对一个没有政府资助的社团,4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我讲的主要的做法。
第三部分,谈谈一些体会。从事青少年培训工作15年,体会肯定有,我把这个体会概括起来就8个字:第一个体会是重视,我们为什么能够在青少年培训方面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协会的重视,尤其是协会主要领导的重视,我记得我们协会主席黎老市长在协会成立的时候就,他说我们协会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生命力,在于我们能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由于协会领导的重视,我们在青少年培训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包括投入了相当多的经费,才有了今天。我们现任的朱主席也很重视青少年的培训工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协会办的各类的领导的比赛,我们都邀请10个青少年队的队员参加,让这些队员有更多的机会到球场进行实战训练和展示自我。另外我们的老市长在2005年在高协题词:高球虽小学问多,信步挥杆乐和谐,绿色天地添性情,来日奥运竞先河。广州高协之所以能在青少年培训方面做这么多的工作,得益于领导的重视,也得益于领导前瞻性的眼光。我们现在的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老市长的设想进入了预设的轨道,我们培养了一批职业选手和优秀的后备人才,同时我们争取由广州选手代表中国参加里约奥运,如果做到这一点,也圆了老市长的奥运情怀。第二个体会是支持。广州的青少年培养工作离不开广州的高尔夫同业的大力支持,刚才说了有南沙球会,还有8个练习场都是长期支持我们开展青少年培训,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绩,所以我发言的题目里面也说到了,要依托社会资源来做这个工作。借这个机会,我也衷心感谢南沙高尔夫球会,以及8个练习场对广州青少年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谢谢你们。第三个体会是坚持。从1999年做培训工作到今天整整15年了,我在体育部门工作了30多年,我深知人才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包括高尔夫项目同样如此,要培养一个高水平的选手,没有6到8年的时间是很难的,甚至要超过10年以上。广州高协有今天的成绩,也得益于我们的坚持,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所以我也相信广州高协今后会继续坚持下去,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争取培养更多的高尔夫人才。第四个体会是榜样。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冯珊珊就是从广州队培养出来的,她是广州队的榜样和目标,她也激励着更多的广州青少年选手参与高尔夫的训练和努力。冯珊珊每次回来,她都会约这些队友,包括师弟、师妹一起去练习,包括在练习场练习,到球场练习,陪他们一起打球,然后把她在巡回赛的经验、体会跟这些小队员交流,把这些好的东西灌输给他们,也正因为有这个榜样,广州队才不断地培养出这些新的选手,像黎佳韵他们就是以冯珊珊为榜样来追赶,后来林希妤又以黎佳韵为目标,大家都有一个追赶的目标,这也是广州青少年人才辈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榜样、有目标。
第四部分,青少年培养工作的一些认识。我想讲三个方面,一个是人才培养的体制,一个是很多家长所关注的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家长在培养青少年的过程中,他应该担当的角色。
先说说人才培养的体制,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在2009年的国际奥运会全体大会通过高尔夫回归奥运之前,我们国家在高尔夫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行业培养和家庭培养这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说到行业培养,包括协会、球会、企业,你要培养青少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因为这些球会他本身要经营,他要回报,协会很多人对这个工作可能是觉得就是让一批热爱高尔夫运动的人一起联谊,搞一些比赛,为这些领导提供好服务。所以如果没有这个高度的责任感,绝对不可能做青少年培训的事情。这么多年我们国内真正参与青少年培训的并不多,当然也有一些机构一直在坚持,但是总体来说,在做人才培训的,在业内并不多。家庭培养也有它的局限性,培养一个孩子,一年少则花三四十万,多的可能是六七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到国外的话,有些可能还举家一起过去,那个开支更大。因此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承受。随着刚才说高尔夫回归奥运会,加上我们去年全运会也已经把高尔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所以在三四年前,也就是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国内有很多省市体育局开始把经费投入到高尔夫这个运动里面来。但是它那个投入只是为了选人、买人参加全运会,只是金字塔顶那部分。金字塔下面这部分人,也就是青少年培训这一块,暂时还享受不到这个优越性。但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竞技体育为什么会成功,其中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我们的举国体制。如果没有举国体制,我们国家不可能成为目前的一个体育大国,当然现在我们还不是强国,只是大国,我们取得的金牌可能更多的是在一些欧美国家并不太重视的项目,但是这也说明了举国体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优越性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后我们的人才培养的体制,应该是要多轨制并存。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家庭培养的模式,要鼓励更多的有经济实力,又热爱高尔夫运动的家庭,培养他们的孩子打高尔夫。第二个是要支持行业培养高尔夫的人才。要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但什么样的政策,我现在也不好说,我个人是希望能够在政策方面对这些协会、球会有一定的政策方面的倾斜和支持,让他们参与到高尔夫的人才培养中来。假设每一个高尔夫球会,每一个地方的协会都能够培养10个选手,我想我们马上就可以增加1万个左右的打球人口,我们可以选拔的基数就大大增加。所以这一块是应该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个是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认真落实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希望今后我们各省市的体育部门也能够把培养高尔夫人才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布局。如果我们各省、市、区都有青少年的培养,我相信我们中国的高尔夫人才肯定会大量涌现,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人才培养体制的问题。
下面说说家长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家长培养孩子,都希望孩子未来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但是他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这里我也谈谈我的一些认识。第一个是如何处理读书和训练的矛盾。这是摆在我们这些参与高尔夫训练的队员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怎么去协调?读书重要,那打高尔夫重不重要?我相信也重要。现在关键就是我们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打球,他只会读书,只有读书这一条途径的话,我认为读书就非常重要,他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以走,他还不好好念书,那他将来怎么读大学?虽然现在扩招了,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读大学的,还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读好的大学,那你更要通过考试这条独木桥才能走过去。所以如果你是没有特长的孩子,读书绝对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去打高尔夫球,有了这个特长,我认为打球更重要。因为打球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你读书通过高考可以上大学,我打球打得好同样也可以上大学。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嘉宾知不知道,教育部几年前就已经出台了一条规定,一级运动员可以免试读大学,这就是很好的一条路。比如你是一级运动员,你想上北大、清华,但是它不招你你也没办法,有学校愿意招你,你又是一级运动员的话,可以办理特招手续,要考试也是考一个内部设的简单的测试。一级运动员的等级称号很难拿到吗?我今天还特地带了去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我看了一下,要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标准并不难。我念几条给大家听听,第一个,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年度青少年比赛个人前三名、团体第一名。这里指的是省级的城市体育局主办的青少年比赛,前三名个人、团体第一名。省区市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个人前六名,团体前三名可以评一级运动员。中国高尔夫球年终排名,中国业余排名第16到50。中国业余排名就是陈总那边搞的业巡赛的排名,排到16到50名也可以评为一级运动员。所以说现在要拿到一级运动员这个等级称号并不难,你要有了这个等级称号,又联系到一些大学愿意接收你,你可以免试读大学,你可以不需要跟别的孩子拼读书。当然我不是说咱们书就不要念了,但是没必要跟别人挤那条桥,你有这个特殊通道,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它呢?这是在国内。到了国外,我也了解过,在国外那些孩子打球,男孩子打到标准杆左右,女孩子打到75杆左右,美国一类的大学可以特招你。他那个SAT要求的成绩也可以降低很多,甚至比一般的学生降低一半以上,让你很容易就能近取。但是给你进去大学,你能不能毕业,那就是你个人的问题了,你进去容易,出不出得来,能不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通过高尔夫,咱们一样可以达到读大学的目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咱们做家长的,如果你有心让孩子来学球,你就应该让他充分发挥他的特长,他练了几年还是90几杆,那也达不到一级运动员的称号,那就没办法。所以我觉得家长肯定要取舍,你的孩子如果想走特长这条路,训练方面一定要有一定的基本的时间。我觉得你只要协调好学校,学校允许你每天课后去练两个小时,然后你再充分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加强,我相信通过6到8年的训练,打个标准杆左右的成绩真的不是太难的。像我们半路出家,虽然偶尔也能打70几杆,但是对那些小朋友来说,我们这种人又不练球,又没有底子,都能打到这个成绩,那些小孩怎么做不到呢?但是如果你想让孩子打职业,那你可能光是每天两个小时还不够,你可能还得适当增加点时间。如果你想让他打职业,又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他可以,具备这个能力,那你可以考虑读体校,现在各个省市体育局都有体校的,可以读体校或者是读一些民办学校、特色学校,这样就可以保证他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我个人觉得读书和训练的矛盾,应该还是能够解决得了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给它定位。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他们是孤注一掷,小孩可能才十来岁,书也不念了,就全心打球,我也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你不读书的话,你的知识面太窄了,而且你的理解能力、智力得不到足够的开发,你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会间接影响他将来的上升空间,所以我觉得书还是要念,看是念多念少的问题,还有看家长是怎么选择,是通过高尔夫这个特长努力,还是通过读书努力,应该完全有机会解决。这是我谈的家长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关注读大学和转职业的问题。最近这个话题还挺热的,我看到最近有几个选手也都转了职业,包括像窦泽成、刘晏玮、石玉婷等等,很多年轻选手都转了职业。读大学还是转职业,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协调和处理呢?我认为应该这么看,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如果你的身体条件不是太突出,如果你的专项成绩不是很优秀,我建议你还是先读大学。刚才我说到的这几个队员,他们都是现在在国内的职业比赛里面能够排得比较靠前的,也就是说他具备了跟国内的职业选手直接竞争的水平,所以他们转职业,我觉得这是顺理成章。但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还是先读大学,一边读一边练,希望通过大学4年的磨炼,看能否提升,如果提升了,你将来可以继续选择转职业。在这里我又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包括上周听到胡牧(音)说的,在美国如果青少年不读大学,人家会觉得他很另类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家长首先要能过这个门槛,要过这个关口,如果家长过不了这个关口,你让孩子去过那是很难的。我记得几年前我看过泰格·伍兹的前任教练写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题目叫做“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他分析美国和欧洲的对抗,美国队已经连续落败了几次,他分析了一个原因,为什么美国队不如欧洲队,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年轻选手不如欧洲的年轻选手,他文章里面说到,美国人都要孩子读大学,到了大学里面,由于大学的联赛水平比不上职业巡回赛,他的教练也基本上不教技术的,主要是做管理,另外读大学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读书,所以他的专项成绩也不是那么容易提高的。由于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所以美国队的那些孩子都因为读大学,所以他那四年时间,他的水平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是反过来,欧洲队的选手他们基本上18岁以上,他具备了能力他都转职业。同样四年时间,欧洲的选手已经在职业巡回赛里面磨炼出来了,美国的选手大学毕业之后才去跟别人竞争,你的起步就晚了,所以美国的水平还是比不上欧洲的发展。我把这个例子说出来,也是让大家去分析一下,到底我们的孩子在哪种情况下读大学还是转职业。可喜的是现在中国很多选手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像刚才说的那几个已经转职业了,北京的几个球员也已经转职业了,全力在巡回赛打拼。还有一些通过了女子美巡赛的第二关考试,希望下个月能考到更好的成绩,又有更多的选手征战在美巡赛上。这是各位家长比较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处理国内训练和国外训练的矛盾,这也是很多家长都关注的。很多家长都有这种计划,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训练,到国外训练应该说条件肯定比国内要强,他练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打真草,国外的球场对果岭的保养也比较好,国外的教练的水平也比较高,还有国外的体能训练的设施也比较齐全,包括青少年比赛的竞争力度也更大,不像我们国内来来去去就那几个孩子在竞争,在美国可能会有一两百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是处于一个比较高水平的级别,所以这种竞争会更大。应该说在国外的训练条件肯定更好,但是在国外训练和国内训练,是否一定到国外就能成功,在国内就不成功呢?我想这个也未必见得。比如冯珊珊她也是在国内训练了7年多,她到美国才训练了半年,她就考上了巡回赛,她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内训练,都是在垫子上打球的,她的教练曾经来看过这个地方,他说每天就在垫子上练习?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来?我告诉他就是这样出来的,没有别的路子。林希妤也是在国内训练的,她也考上了国外LPGA的全卡。所以没有说绝对的,在国内就不成功,在国外就一定成功。当然你家里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到国外去,经济条件不允许,你不要硬撑着,你就老老实实在国内训练,到最后冲刺的那一下,你去尝试一下。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也建议有机会也把孩子带到国外,参加一下冬令营,或者是暑假的时候带孩子到国外去比赛。这个比赛有什么好处呢?你到国外比赛,它是递进制的,你打了小比赛的前三名,你就有可能打上一级比赛的资格,你这样多打几场比赛,打出好的成绩,可能会让美国大学的教练看到你的潜力。如果你只是在国内打,他不认可你的成绩。就像冯珊珊当时在美国读那个专业高尔夫学院的时候,她已经在国内业巡赛等等都拿了很多的冠军,但是在那边看了不认可,他说你是在中国比赛的我不认。后来拿了一个亚运会的第八名的成绩他们才承认的。才给她一个奖学金让她去到那边。所以经济条件差的,你要把有限的经费积累着,到那边去冲一冲,到美国你就有可能崭露头角,甚至有可能考上巡回赛。就像冯珊珊当时在美国训练,她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考巡回赛,我说你都在美国了,干吗不去试一试,她说要花很多钱的,我说没关系,你去试一试,这次反正咱们就当交点学费,去试一下,她没有压力,反而一次就考上了,我们有很多家长可能有这种想法,觉得自己孩子现在不行,再磨炼几年,等到他觉得孩子具备了这个实力的时候再去考,但是他不知道,你考试跟你打比赛是两回事,比赛这场没打好,还有下一场,但是考这个巡回赛,这次没过,明年就没这个饭碗了,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有条件,我们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到国外训练那么多年的孩子,我希望你们父母一定要支持他们,让他们尝试考巡回赛。这是我想跟各位家长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什么时候学球比较合适,刚才第一发球台的嘉宾也介绍了他们的情况,我们也做了15年青少年培训的工作,可能还是有点不同。第一发球台可能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但我们高协要做的是培养人才,要培养高水平人才,所以这个起点还是有点区别。这么多年来,我们感觉我们国内的这些孩子学球越来越早,你的孩子10岁开始学,我也不要落后,我8岁开始学,那个说6岁开始学,有的3岁开始学,越来越早,这里面主要是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个起跑线虽然咱们不输,但是有可能在途中你会被别人超越,所以我们这么多年训练下来,觉得在9岁到10岁学是比较合适的。这个阶段孩子读了几年书,他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个时候他去学球,他的效率会高很多,而且他通过几年的体育课的锻炼,他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这个时候学球就比较合适。反过来,那些年龄越小的孩子学球,家长就越辛苦,小孩也越痛苦。比如有些孩子5岁开始学,他打10年球才15岁,离18岁还有好长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容易产生一种训练的疲劳,他会慢慢失去一种动力,所以我们建议孩子学球不要太早,除非你是作为兴趣去学习。
最后我想说说家长在培养青少年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一说。家长在青少年培养的过程中,他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呢?我觉得首先家长要当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要关心和支持孩子,要学规则,要多跟孩子交流,探讨规则方面的东西,而且家长一定要跟孩子多探讨功课,所谓功课就是那几个数据,你通过这个数据你就知道这个孩子长杆的表现如何,你再统计一下他的推杆,统计一下他的标准杆上不了果岭,他的就判的比例,你才能知道他的短杆到底怎么样,这样才能有目的的改进他的训练工作,这是家长应该当孩子的良师益友。第二个,我觉得家长要给孩子规划他们的高尔夫未来。孩子打球他只是凭兴趣,他不知道他人生到底要干什么,要通过高尔夫得到什么,有的孩子十五六岁了,你问他将来的目标,他还说不知道,还说自己的父母没给自己定,我觉得父母要给孩子定人生的高尔夫的目标,这个目标你可以设定近期、中期、长远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你可以设定是杆数,也可以设定是成绩,给他设定目标。有了目标,他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才会有这个动力往那里一步一步迈进。 最后一个是现在很普遍存在的,家长担任教练和担任球童的问题,包括我自己过去也曾经当过义务的教练,这种方法不太可取,因为我们家长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即使打球打到一定水平,但是你的高尔夫的技能、高尔夫的教学理论,我们都不太掌握,所以我建议家长不要去担任孩子的教练,如果有条件,你还是把它交给专业人士去指导。同时,球童也不是简单的背背球包、递递杆这么简单,专业的球童都有他重要的工作要做的,你看不到,不要以为就是递递杆、背背包,实际上他要知道这个球员的的球杆的击球距离,他要熟悉这个球道,熟悉障碍,知道果岭的坡度,还要判断方向,判断推击线,还要给球员很多心理暗示,球员打得不好的时候,只有依靠球童,所以球童的角色不是这么简单,父母去当球童,可能你会把你的意志强加给球员,孩子还小,你说推左他就推左,右边一个洞他就右边一个洞。我们很多家长把这个搞反了,在球场上球员才是主角,球童的意见只是参考。所以希望各位家长把这个教练和球童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做。
青少年的培养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球员本身,青少年要自身努力,除了家庭要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帮助,我很高兴参加这种论坛,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能够把青少年培养的重要性信息传递出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高尔夫的人才培养中来,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来源:新浪高尔夫